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戏与杂剧的演出特色区别,以及简述南戏和杂剧的主要区别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 今天给各位分享南戏与杂剧的演出特色区别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简述南戏和杂剧的主要区别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不同点:
1、产生的地点不同。
元杂剧以元大都为中心,包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,而南戏则产生于浙江永嘉(温州)一带,所以南戏又被称为“永嘉杂剧”南戏圈以杭州为中心,包括温州、扬州、江西、福建等东南地区。
2、剧本结构不同。
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一个剧本,杂剧的题目证明放于剧本末,一般用来作剧名;南戏的剧本由若干“出”组成,“出”数不作规定。
南戏的题目证明放在剧本开头,一般由四句七言诗来作。
3、扮演角色不同。
杂剧一般由“末、旦、净”三类组成;而南戏则由“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”等各类组成。
4、演唱形式不同。
杂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来唱,而且只能有一个人唱,一唱到底。杂剧当中,如果是由正末演唱的则叫“末本”,如果是由正旦演唱的则叫“旦本”;南戏的演唱多种多样,既有独唱、又可对唱、轮唱、合唱等,不似杂剧一唱到底。
5、宫调上的不同。
杂剧的每一折只能有一个宫调,并且每折的宫调不能重复。南戏则不作规定。
6、表现的题材不同。
北方戏剧圈的剧作,较多水浒故事、公案故事、历史传说等为题材,例如:关汉卿的《窦娥冤》、《单刀会》等。
南戏则注重表现爱情婚姻、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,例如郑光祖的《倩女离魂》、乔吉的《两世姻缘》、《金钱记》等。
7、音乐曲风上的不同。
杂剧在音乐曲风上表现得高亢,激昂;南戏则表现得缠绵,温婉、凄凉。
这与杂剧和南戏产生和发展的地域环境、人文环境有关。相同点:
1、杂剧和南戏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,都是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。
2、剧本的唱词,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,甚至是透露作者的心声,具有强烈的抒情性。
3、杂剧和南戏都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简介:元杂剧:元杂剧又称北杂剧,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。
形成于宋末,繁盛于元大德年间(13世纪后半期-14世纪)。
主要代表作家有,关汉卿、郑光祖、马致远、白朴等。
主要代表作有,《窦娥冤》、《汉宫秋》、《倩女离魂》、《梧桐雨》等。
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,反映人民疾苦为主,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,主线明确,人物鲜明。
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,四折一楔子和“一人主唱”。杂剧角色分为旦、末、净、杂。
旦包括正旦、外旦、小旦、大旦、老旦、搽旦。
正旦:歌唱的主要女演员。外旦、贴旦次要女演员。
末包括正末、小末、冲末、副末。
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,外末、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。
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。
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。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。有孤(当官)、驾(皇帝)、卜儿(老妇人)、徕儿(小厮)、细酸(读书人)等。
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、女主角唱,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,就是正旦,正旦主唱称旦本,如《窦娥冤》窦娥主唱。
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,如《汉宫秋》,汉元帝主唱。
一般来说,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,这是通例。但也有少数剧本,随着剧情的发展,人物也有所变化。
如《赚蒯通》,第一折正末扮张良,二、三、四折正末扮蒯通。
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。
南戏: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,即12~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地方戏曲剧种,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。南戏有多种异名,南方称之为戏文,又有温州杂剧、永嘉杂剧、鹘伶声嗽、南曲戏文等名称,明清间亦称为传奇。就其音乐──南曲来说,则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系统,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,如海盐腔、余姚腔、昆山腔、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,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,提供了丰富的营养,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,具有重要意义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戏与杂剧的演出特色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南戏与杂剧的演出特色区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3801085100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ok98.com/yinshiyangsheng/shiyongjun/7215.html
相关热词:
时间:2024-08-23
时间:2024-07-15
时间:2024-08-11
时间:2024-05-07
时间:2024-07-14
时间:2024-03-20
时间:2024-07-15
时间:2024-03-13
时间:2024-08-13
时间:2024-06-18
时间:2024-04-06
时间:2024-07-20
时间:2024-06-02
时间:2024-05-02
时间:2024-05-04
时间:2024-05-25